央视力荐10部神级纪录片,涵盖中小学知识
明天除夕之夜,祝大家新年快乐!
这个假期我分享纪录片比较多,确实,寒假是刷剧好时机。平时我在公号也推荐了非常多国内原创、高质量纪录片或影片。
给孩子的精神食粮,就要选经典的经典!
今天我再做一次汇总,可以说把我心中的top10高分纪录片都贡献出来了,比如:
【大语文】典籍里的中国 (9.1分)书简阅中国(9.1分)千古风流人物 (9.0分)跟着书本去旅行(8.5分)
【文物】我在故宫修文物 (9.4分)如果国宝会说话 (9.4分)国家宝藏 (9.0分)
【地理】航拍中国 (9.1分)
人文历史
要说把地理和历史、人文结合得非常好的片子,《河西走廊》是最想安利的,播出距今5年,3万人给出9.7的高评,80%都是满分。
它像影视剧一样,把东起乌鞘岭,西至星星峡,南侧祁连山,北侧龙首山、马鬃山这块区域,自两汉,后三国、魏晋、明清,直至新中国的历史脉络,通过10集影片盘点得井井有条。
戈壁黄沙漫漫
▽
七彩丹霞地貌
▽
• 明朝,采取收缩战略,河西走廊渐趋沉寂,徒留“天下第一雄关”嘉峪关默默伫立。
适合年龄:8岁+
共8集 | 单集片长52min
观影渠道:b站/腾讯视频
如果你曾较少看中国历史类纪录片,那很幸运,就从这部看起吧,它将带你溯源中华文明的开端,早到距今约4万年的东亚古人类。
如果你是历史记录片爱好者,那很惊喜,它少见地抛开舞台式演绎,而是立足考古进行推演。
也就是说,每一帧画面,都经过严谨推敲后的细节呈现,那些清晰、真实的还原,让人一秒踏入历史河流,为之热泪盈眶。
以往我们推荐过不少孩子们看的文史类纪录片,大多是从“秦汉”开始讲起。
而这部影片,却用8集的体量,从“秦汉”往前倒叙,去追寻史前文明的繁衍生息脉络。
历史情境生动再现,细节值得反复观摩,这是影片给我的第二大冲击。
不知道大家带娃去博物馆,看到陈列的文物,会不会和我一样,总不自觉地想:
● 这些器皿是怎么创造的,具体用来做什么?
● 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会使用它?
● 这样的服饰,又是什么人在穿着?
● 为什么要在器物上画这样的纹饰,有何含义?
当初我带叮当去二里头博物馆、陕历博等地参观,就经常有这样的疑问。
在看了这部影片后,豁然开朗。
由演员出演,根据考古现场照和学者们的研究,来复原当时人们的生活背景、日常行为等,距离一下子拉近。
◆ 比如,距今9000多年前,在浙江上山遗址的461号坑里,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碳化稻种子。
影片这样推演(第二集11分57秒)——
一万年前,随着全新世的到来,气候变暖,上山文化的先民,在浙江金衢盆地停留,过上定居生活。
春天播种,待雨季后水位下降,结出饱满的稻穗。
年幼的孩子也来帮忙,用手轻拍,还没完全驯化的谷粒,纷纷落下。
母亲们用磨盘磨棒,碾磨橡子、菱角、块根,放到陶制的大口盆中,加热搅动,就煨成糜烂的粥。
制陶匠人,把散落的稻壳、稻叶掺在陶土中,提高耐热性能。
是不是十分具象?仿佛真的穿越万年,亲眼看到先民们是怎么生活的。
与此同时,影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,那就是把故事,聚焦在真实小人物身上。
以往我们读过的历史,往往与权力、战争和王朝更替相关,但其实,真正支撑千年文明的,就是普通百姓,昼出夜伏的日常生活。
这部影片讲述了很多鲜活的人,比如《秦汉》一集里,有位叫“转”的士兵,驻扎在河西走廊长城沿线。
他听说自己的好友“幼卿”,来到距他不远的地方,很想问问他,自己老家的情况。
可是公务缠身,没法成行,只好写封信转达。
这封“汉简”,时隔2000多年后被考古工作者重新还原,我们得以窥见,那个时候普通人的具体生活。
真神奇啊,莫名又多了几分亲切。
再比如由胡歌出演的“啬夫弘”,是位于敦煌悬泉置的一名吏卒,负责传递文书,接待官员和使者。
弘是这里任职最长的,18年间为都护、使者、公主、将军传过很多信。
还亲自接待过解忧公主年老返乡。
这些鲜活的人,如果只是在博物馆、书本上展示,孩子们一定觉得是符号,是背诵的对象。
而通过这番演绎,那些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,就渐渐具象清晰了,他们曾跋山涉水,生死离别,在这片山河湖海间,努力经营自己的一生。
关于大语文
《典籍里的中国》
适合年龄:8岁+每季共11集 | 每集片长约90min观影渠道:b站/学习强国/央视频/腾讯是的,它不是新片了,早两年上映时我就有耳闻,据说制作班底非常强大,由国家话剧院和央视联合出品。
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,请来大批老戏骨演绎,舞台、剧本、配乐、形式都是一流。
两季评分都相当高👇
不过当时更新比较慢,我想攒着一起看,直到近期,我才有时间陪着叮当刷剧。
还别说,看得真过瘾,跟着剧中人物,时而慷慨激昂,时而感动洒泪,沉浸其中无法自拔,一集爱上一本古书。
不仅成了妥妥的“典迷”,还眼巴巴等今年要出的第三季,前几天已经看过央视预告节目书单了,好期待。
这个节目特别就特别在,它用多舞台、多空间,沉浸式的戏剧和古今对话的方式,把那些优秀典籍,从纸上跃然到屏幕中。
因此我们会知道:
● 原来我国有如此多举世瞩目的典籍,或为奠基之作,或是开创先河;
● 原来那些典籍,是古人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,背后有那么动人的故事;
● 原来为了守护经典,有无数人曾呕心沥血,九死一生。
第一季的书目有:
第二季讲了这些:
这部剧还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。
在《本草纲目》篇里,李时珍视医学为信仰,“踏万水千山,穿风霜雨雪”,化苦难为动力,成就一部东方药学巨典。
在《徐霞客游记》篇中,徐霞客溯源长江,走遍天下,深受父母的支持。
都说父母在,不远游,但父母逝,可远游时,却已是飘渺一孤鸿了。
在《尚书》篇中,为了保护世间最后一部《书》,伏生一家历尽劫难,他的儿子以命相博,妻子也饥寒交迫,死于伏生怀中。
在《孙子兵法》中,有种友情叫【孙武与伍子胥】,彼此都佩服、理解、欣赏对方,这种友谊,如高山流水,千古长存。
在《汉书》篇,作为第一位有史记载的女史,班昭首次采用女性视角,来讲述《汉书》成书始末,彰显女性力量。
从前,我们可能很少去关注典籍背后的人物故事,但看完节目,一切都变得生动亲切起来。
不禁感慨,像古人这种,用一生去完成或守护信仰的情怀,实在太罕见了。
这也更激励如今的青少年,从古人身上汲取力量,去思考人生的意义,立自己的志向。
这部纪录片自上映以来我就想写,从尘封千年的书简和文字切开历史剖面,带我们真切去了解古人们所思所感。
角度确实奇绝,也很适合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孩子观看。
先不说内容,光是片头的创意动画就把质感拉满。
由写满字的书信变身各种动物,在天地间恣意奔跑,时而是“驿传车马”,时而是“鱼传尺素”,时而是“寄雁传书”。
再往下看,形式上,片中一共收集了30封古人的书信,分为亲情、友情、爱情、官文、志向表达等多个类别,由演员进行场景演绎,再现当时境况。
而牵涉到的历史背景知识,则在中途穿插游戏&动画来讲解,让人耳目一新,印象深刻。
比如:
用微博排行榜来模拟诗文受欢迎程度
地图的演示清晰直观
漫画形式来演示当时的社会舆论
书信的语言轻松活泼,现代口语与书面表达结合,对照原文字幕,结合剧情,古文的学习理解门槛降低许多。
并且不管是服装,剧情,还是审美,丝毫不亚于大手笔制作。
内容上,片子一共六集,每集50分钟,由5个人物故事构成,每个故事10分钟左右。
第一集“小人物大历史”,讲的是无碑无传的普通人,比如云梦秦简,居延汉简,敦煌藏经洞的二娘子家书,都是历史上每个凡人的传奇。
第二集“爱情模样”,有卓文君写下《白头吟》的不惧世俗,有王献之《奉对帖》《思恋贴》对妻子的思念,有李商隐中年丧妻写的拒绝纳妾信,以表深情。
第三集“至深友情”,嵇康为了不连累友人,写下与山涛绝交书;白居易为元稹写下“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”,所谓知己,莫过于此了吧。
整部片子追下来,意犹未尽。
相信孩子们看完,除了学到不少硬核的历史知识,还被立体的人物所打动,感受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精神、风骨。
详情请戳👉3部小众却相当好看的片子,刚好假期用得上
时长:共3季,每季26集,每集25分钟
适合年龄:7岁+
豆瓣评分:9.0分
首先,呈现形式上,主人公们都是由演员真实演绎,结合史料,再前往实地拍摄,类似《河西走廊》那样,精彩程度不亚于追部好剧。
比如讲到李白的童年故地,我们能从镜头中看到被群山环抱,四川江油的样子。
当李白求道访观,游历巴蜀,则复现他作诗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”时的意境。
还有他眼里的长江,是这样的“黄云万里动风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”;
他口中的瀑布,原来又是如此的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。
比如陶渊明写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恬淡。
把主人公还原为有血有肉,丰富立体的“人”,有抱负,也有失意,有风光,也有迷茫。
也许你知道李白行侠仗义,慷慨豪迈,但不知道的是,为了踏入官场,他也曾走捷径,当“赘婿”。
也许你知道杜甫一生颠沛,但不知道的是——
他是从河南到洛阳,江淮,齐鲁,再到长安,奉先、成都,再顺长江而下…这般的流离失所。
当看过他们金榜题名时的高光,也有被贬谪的不如意;
看过他们满腹的才华,也有生不逢时的遗憾;
看过他们或在朝堂仗义执言,或因亡国撕心裂肺。
再读那些文章或诗词,就不再是印在纸上的铅字,而是越过人生高低起伏,谱写的一曲曲生命之歌。
另外,影片还穿插一些教授、学者的解读,补足知识空缺,给孩子拓展更多的背景。
详情请戳👉豆瓣9.4,巨涨知识,强推和孩子一起看
博物馆&文物介绍
△先导片里有花絮
△第一季节目单
轮到国宝们正式出场,完全不是陈列在冷冰冰的博物馆里,而是有血有肉活了起来。
比如这件来自六千多年前的“人头壶”,介绍词是这样的:“你,来自泥土,头微微扬起,仿佛仰望天空。”
在表现技法上,影片还加入一些现代元素,比如动画,复原图,更直观易懂,5岁+的孩子接受起来完全没问题。
详情请戳👉后悔,这几部超9分国产纪录片现在才推荐
博物馆之所以永远散发魅力和活力,离不开背后无数匠人们的心血。
而这部影片,就把镜头对准故宫文物修复的过程,以及修复专家们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。
影片共3集,按不同的工艺类别划分,记录故宫书画、青铜器、银器、钟表、木器、陶瓷、织绣等稀世珍宝被修复的故事。
随着展现文物修复过程,背后那些技艺高超的顶级专家,在宫墙内外嬉笑怒骂的生活故事,也逐一呈现。
详情请戳👉豆瓣9.4,巨涨知识,强推和孩子一起看
国家宝藏
时长:共3季,每季10集,每集100分钟
适合年龄:6岁+
豆瓣评分:9.1
▲九大博物馆长难得齐聚
▲杨丽萍民族舞
人文地理
航拍中国
豆瓣评分:9.1分
适合年龄:7岁+
四季共34集 | 单集片长50min
观看平台:央视频/学习强国/b站
第一季评分非常高,尤其值得看。
其实咱们公号的读者对这部片子不陌生,因为我曾多次在片单里,提过它。但按捺不住喜欢的心,还是想写篇文章隆重介绍下。
一来,忘不了当初这部影片用巍峨山川、浩瀚江海,带给我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洗涤。
二来,这个暑假叮当走了不少地方,对地理有兴趣。最近他陆续看完了新疆、上海、广东、陕西等城市,这部纪录片可以学到很多。
这是一部以“航拍”为特色,全方位、立体化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、自然地理风貌的片子。包含4季共34集,覆盖全国23个省,5个自治区,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。
第一季↓
第二季↓
第三季↓
第四季↓
也就是说,如果孩子想了解自己的故乡,或是作为去旅行前的功课,都是极佳材料。
不过也如影片开头所说:
从身边的世界,到远方的家园,从自然地理,到人文历史,每集50分钟的空中旅程,带来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。
是的,不一样的视角下,我们的认知被打破了。
我第一次这样看故乡江西,它三面环山,庐山镇守北大门,北部平原坦荡,中部丘陵、盆地相间。
它有中国文人偏爱的山,庐山。历史上,曾有3500多位文人,登上庐山后,留下超16000首关于庐山的诗词。
跟随镜头的摇移,我才真正感受李白眼中,庐山瀑布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壮阔,以及苏东坡感叹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的变幻。
我第一次见识海南的骑楼,一楼店铺,二楼以上居住,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,据影片介绍,这是海口人从东南亚带来的建筑样式。
我第一次知道在陕西秦岭,还生活着一种棕色熊猫,它是秦岭独有的基因密码,迄今为止,全世界仅发现过6只。
我还惊叹于黑龙江的漠河,这片区域,曾创下零下52.3摄氏度的中国最低气温记录,人们形象称呼它“北极村”。
就这样,整整50分钟,每一帧都美如画,书写中华大地的壮丽,这样的视角,我们之前可能从未拥有。
每每通过影片多了解一个省市,就越加打开自己的认知。
对孩子们来说,这简直就是学中国地理的绝佳材料。
课本里的知识仿佛活了,那些江河湖海,风土人情,不再是地理书上的印刷字,是生动的现实写照。
比如长江,发源于青藏高原,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,浩荡的江水,像丝带一样联通两岸的经济、文化发展。
比如黄河,在延安,它有蜿蜒曲折,百转迂回的河道,在乾坤湾处,竟构成太极图,成为山西、陕西的分界线。
比如上海的造船技艺,100多年前,黄浦江畔就诞生中国第一家近代造船厂,如今几乎所有种类的船,都能在上海建造。
都说世界观的匮乏,就是地理知识的匮乏,这部影片,就能带给孩子更辽阔的视野和远方。
以上10部纪录片,我都统一整理好了观看链接,在后台回复 10部 查看所有链接。
如果不够看的话,还可以看以下推荐:
【小学电影】
【纪录片汇总】
【b站学习资源】
👉真的真的,一定要来B站搞学习
👉被10w+人围观的B站资源,数理化篇来了
以上,就是今天的分享。
祝大家新年阖家欢乐!节后见~